融创能否撑过2022年:挑战与机遇并存
1.融创的过去与现状
曾几何时,融创的名字几乎代表了“速度”与“扩张”。它的“极速扩张模式”,让无数投资者眼红不已。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务压力。2022年,融创经历了债务违约,股价一度大跌。
2.财务危机与市场反应
融创并非首次面对此类危机。早在2022年,融创就曾遭遇债权人清盘呈请,且当年首次出现债务公开违约。尽管融创多次进行债务重组,但市场仍猜测,今年融创可能再度出现大规模境外债务违约,过往重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这无疑让投资者信心受挫。
3.债务重组与市场猜测
融创的债务结构来看,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是一个债务兑付的高潮期。融创12个月内到期的付息债额较大,这对公司的现金流构成了巨大压力。市场消息显示,***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对融创***提出清盘呈请,聆讯定于举行。今日上午,港股融创一度大跌近29%。
4.融创的资产与自救
融创并不会因此而倒闭。融创还持有大量的优质资产,是可以自救或以此为筹码等到自己的“白骑士”。融创的体量也不容许它轻易倒下。对其优质资产进行一定的分割换取现金流的支持,是可以让它渡过难关。
5.历史案例与未来展望
上一次,融创***遭遇债权人以向法院呈请清盘形式催债,发生在2022年9月。当时,安徽金大地地产公司老板陈淮军,为一支本金2200万美元的优先票据“翻脸”。后来,孙、陈两人博弈9个月有余,最终达成和解。这一历史案例表明,融创在面临危机时,具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6.财务数据与行业估值
融创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融创***实现营业总收入342.8亿元,同比减少41.38%;归母净利润-149.57亿元,同比增长2.67%;毛利率-5.28%,资产负债率93.11%。机构评级方面,目前暂无机构对该股做出投资评级建议。行业估值方面,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03倍,行业整体估值处于低位。
尽管融创在2022年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凭借其持有的优质资产和自救能力,以及行业整体估值较低的环境,融创有望撑过2022年。这需要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债务危机,同时也要依赖于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