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研究所硕士报考人数减少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研究所待遇相对较低,但仍有许多人选择报考。小编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1.学费及补贴实力
研究所读研,大都是公费读书,考上无须承担学费、住宿费等,并且每个月还会有补贴。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学生来说,研究所的公费培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2.培养模式
研究所的培养偏重于研究型,所以做科研的条件要好很多。不论是实验室的空间、设备,还是科研经费,研究所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这对于那些热爱科研、追求学术深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地区差异明显
一线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丰富,研究生毕业后的平均工资普遍较高。与之相比,二三线城市的研究生平均工资则相对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薪酬之间的差异,也是影响学生选择报考研究所的一个重要因素。
4.部分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部分研究生的就业现状确实不乐观。研究生人数增加,有的同学面临高学历与低门槛岗位不匹配的窘境;有的同学研究方向过于前沿,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有的同学由于专业限制,导致就业选择较少。这些因素都使得一些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5.定岗后本科和研究生差别
定岗后,本科和研究生会有所差别。目前国网薪酬实行的是薪点制,与个人学历、岗位、职称、工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在薪资待遇方面,研究生确实会比本科生要多一些,但差别不会太大,前三年的待遇基本上没什么差别。
6.研究生人数倒挂现象
研究生现在开始比本科生多了。现在不仅是学历倒挂,连人数都开始倒挂了。2024年,北京硕博毕业生是16.6万,而本科毕业生是13.7万,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了本科生将近3万。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
7.教师科研竞争激烈
国内大部分院校的青年教师都要“争”硕士生的一作。青年教师科研起航也许不少人会问,为什么青年教师不自己做实验,发文章呢?有这样的青年教师,而且比例不低,且给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挂名。这也反映出,尽管研究所待遇较低,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投身于科研事业。
8.硕士毕业生去向多样化
有的在遗传所硕士毕业后,在国内工作或到国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短期学术交流与培训。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毕业后,继续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我们之中,有的成为大学教授,培养出更多学术界新人。这说明,尽管研究所待遇相对较低,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投身于科研事业,并为***和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