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集团不上市的原因探析
1.1发展速度过快,不再符合中小企业标准
根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于2022年发布的复核名单,浙江华业未能成功通过复核,并未列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浙江华业解释称,未通过复核的原因在于公司发展较快,至2021年底,浙江华业的员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营业收入突破4亿元,已不再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1.2资金链紧张,现金流不足
为维持浙江华业的正常经营,在不考虑经营性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仅能保证浙江华业约3个月左右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流,资金较为紧缺。
1.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战略推进受阻
但到2024年,碧桂园再融资基本上“断流”,“开源”只能依赖资产出售,资金的缺乏可能令项目建设推进受到阻碍。2024年,碧桂园计划交房超48万套,根据最新披露,年内交付数量为38万套房屋,完成率不足80%。除了将2.58亿元用于补充现金流外,其余原定计划投资的资金分配仅使用不到400万元,这也导致华建集团全国化拓展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止步不前。
1.4业绩下滑,经营前景压力大
华建集团方面宣布,将重新论证并调整其战略方向。公司业绩深受同行竞争压力,以及房地产的负面冲击,这也是市场的巨大担忧所在,即公司还未上市业绩就持续变脸下滑,经营前景不免压力重重。
1.5股权问题及资金占用疑虑
上***认为,未充分说明低价转让股权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实控人所持股份权属清晰性存疑;而且实控人还多次占用公司资金,申请上市就这样被否了。
1.6多元化转型的不确定性
万科一直强调自身的多元化转型,涉及物流、商业运营等领域,但这些新兴业务的发展进度和盈利能力能否快速提升,以填补房地产主业下滑的缺口,目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在物流地产的布局虽有一定规模,但能否在短期内实现高效盈利,缓解资金压力,还需打一个问号。
1.7碧桂园减值准备及盈利预期
碧桂园表示,受益于2023年已计提较大额减值准备,致使需额外计提的存货减值已大幅减少,预计公司2024年全年亏***会大幅收窄。由于当前公司仍处于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过渡阶段,对于恢复盈利能力,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