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陆中部的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达37×10^4 km^2,其中盆地本部面积为25×10^4 km^2。该盆地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的各个接触面划分明显,具有鲜明的中生代地貌特征。以下是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的详细介绍:
1. 泾川组地层特征:
泾川组属于白垩系下统,厚度约为100-400米,主要由暗红色泥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组成。
泾川组地层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
2. 安塞组地层特征:
安塞组属于白垩系上统,厚度约为100-500米,主要由灰色或暗色的细粒砂岩、泥岩、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
安塞组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南部和南部。
3. 马五段特征:
马五段为白垩系上统的沉积层,厚度范围一般在50-100米之间。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
马五段的发育区域主要位于盆地的东北部和西南部。
4. 马六段特征:
马六期是白垩系上统的沉积层,边缘盆地内主要为石灰岩陆棚环境,而西缘则发育深水斜坡环境。
在桌子山、任3井等地区,马六期还形成了钙屑浊流沉积。
5. 构造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应力在西部表现最为剧烈和集中。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类型较为典型,地层呈现大起大落的特点,高耸入云的六盘山脚下有深达数百米的天环向斜。
从天环向斜到吕梁山的晋西挠曲带是盆地地层变化较为明显的区域。
6. 沉积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属于地台型沉积,同时也有地台沉降带型或地槽过渡带和地槽型的沉积。
盆地各时期遭受海侵的次数较多,海侵时间较长。这与华北海、华南海、西加里斯海等地的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7. 盆地沉积演化阶段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古生代华北地台的西缘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
盆地的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实际上是区域构造运动的演化过程。
根据大量的岩芯资料和地震记录,可以将盆地的沉积演化阶段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主要包括泾川组、安塞组、马五段和马六段等不同的地层类型。盆地的构造特点较为典型,地层变化明显,沉积过程经历了多次海侵事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