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服务流程 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与要求

2025-03-07 03:59:59 59 0

档案数字化服务流程:工作流程与要求详解

1.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与法律法规遵循 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处理时,首要任务是保证档案的原始信息不被篡改,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确保数字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要求。

2.技术手段与数字化效率

采用先进技术:为了提高数字化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应采用先进的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确保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处理。

提高处理效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资源,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率。

3.存储格式与媒体选择

存储格式选择:在数字化档案的存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档案的存储与管理需求,选择适合的存储格式,如DF、TIFF等,以确保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方便检索。

媒体选择:存储媒体的选择应考虑其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如磁介质、光介质、缩微胶片等,并确保至少使用两种符合长期安全管理要求的存储介质。

4.实物档案数字化工作规划

统筹规划:根据档案的珍贵程度、开放程度、利用率、亟待抢救程度、数字化资金情况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开展实物档案数字化工作。

遵循标准:实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应遵循ISO/TR13028和G/T20530-2006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5.数字档案室建设与认定

***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纳入***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机关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接受档案主管部门的认定。

自愿接受认定:其他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区本系统工作需要,自愿接受认定。

6.电子档案备份工作

加强备份:组织机构应当加强电子档案备份工作,完整备份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存储介质选择:应当在磁介质、光介质、缩微胶片等介质中选择至少两种符合长期安全管理要求的存储介质。

7.档案数字资源智能识别

识别工作:指标项34是关于档案数字资源的智能识别,但只要求“至少开展文字、语音、图像中的一种识别工作”。

识别量要求:对于识别量给出了定量的要求:“识别量达到全部应识别资源一半以上”。

8.高水平数字档案室指标

提升建设要求:高水平指标一部分是对前面几部分建设要求的提升,比如“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

新技术应用:另一部分是关于人工智能和等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利用知识图谱等技术进行档案关联分析”。

9.依法推进与一体化管理

依法推进:各单位领导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中明确的职责,依法有序地推动档案库房智能化工作的开展。

一体化管理:确保管理系统、子系统以及智能模块之间具备标准的数据通信接口,从而满足不同阶段智能化档案库房建设的需求,实现互联互通。

10.档案数字化基本工作流程

术语与定义:数字化是指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

11.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

合法、安全、可控:发包方应按照DA/T68.1的规定,坚持合法、安全、可控原则开展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档案数字化服务的具体需求、预期目标、时间安排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