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棚改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纷纷推进棚户区改造,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形象。货币棚改化作为棚户区改造的一种新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编将为您详细解析什么是货币棚改化,以及其背后的政策背景。
1.棚改货币化安置的定义
棚改货币化安置,是指***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补偿被拆迁棚户区居民,而后居民再到商品房市场上购置住房。这种安置方式相较于实物安置,更加灵活,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
2.政策背景
2015年6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棚改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安置优先。这一政策调整,旨在提高棚改工作的效率和居民的满意度。
3.棚改2.0与棚改1.0的区别
棚改2.0区别于棚改1.0的最大特征,在于更加注重货币化安置。在棚改1.0阶段,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并重,而在棚改2.0阶段,货币安置成为主要方式。
4.“房票”安置政策
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超90城(区)鼓励采用“房票”对拆迁安置户实施安置。与之前相比,出台“房票”安置政策的城市能级提升,2025年货币化安置及城中村改造,有望继续发力。一线城市均有部分区域落地“房票”安置政策,2024年底,上海青浦等地区已开始实施。
5.政策支持范围
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2024年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2024年,城中村改造扩围至300多个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790个。
6.货币化安置的深意
货币化安置不仅是拆迁,更是经济振兴。100万套的货币化安置计划,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太原市发布的《关于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城区国有土地上的棚改项目,被征收者将每平方米给予1500元的货币补偿。
7.货币化安置的利弊
货币化安置有其利弊。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货币化安置政策执行不到位,可能导致房价上涨、通货膨胀等问题。
货币棚改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棚户区改造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还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实施货币棚改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政策,确保其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