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关于保本理财产品的讨论愈发热烈,许多人对于这类产品的存在、合规性以及风险性产生了疑问。小编将围绕“保本理财产品还有吗?保本理财合规吗?”这一问题,为您详细解析相关内容。
1.保本理财产品现状
根据2018年4月央行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后不允许再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也不能再做出所谓的保本承诺。这意味着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不保本的。不承诺保本保息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也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就不靠谱。
2.提前终止条款
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一般会详细列出提前终止条款。当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提到当提前终止情形出现时,理财公司作为管理人有权提前终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触发止盈、管理人认为“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更有利于保护产品持有人的权益”等情形。
3.风险水平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水平各不相同。它们可以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类别。低风险理财产品通常投资于货币市场、国债等较为稳定的资产,本金亏***的可能性较小。中风险产品可能会涉及债券、基金等,风险相对略高。
4.风险等级分布
上榜产品中,三级(中风险)及以下风险等级产品占比达98.75%,风险等级在二级(中低风险)及以下的产品占比高达66.88%;而四级(中高风险)产品、五级(高风险)产品仅各有一只产品入榜,且均为混合型产品。
5.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局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并非在整个投资期间内都能100%保障本金。通常,这种保障只在产品到期时才有效。部分理财产品可能会与保险公司合作,引入保险机制。一旦投资出现亏***,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条件进行赔付,以保证投资者的本金不受***失。
6.虚假包装产品风险
不法分子往往会精心包装所谓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使其看起来具有合法性和正规性。他们可能会伪造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件,或者盗用正规金融机构的名义,制作精美的宣传材料。
7.投资建议
对金融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关注其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资。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及时举报非法行为,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8.银行业保险业整改
***银保监会近日表示,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已实现清零,银行业保险业已基本完成“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任务。假如你是一位缺乏金融知识的投资者,最理性的做法是把钱交给专业机构,让专业人士帮助你进行理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