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设立与科技创新新格局构建
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成果显著
经过十年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在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北京援建雄安的多所学校如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已揭牌并开学,为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多家医院的建成投用,以及“通武廊”一体化医疗转运联动平台的建立,有效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的拓展,也为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养老服务。
二、协同发展指数持续攀升
据测算,2023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为148.8(以2014年为基期),较2022年提高了5.6。创新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表现尤为突出,分别为180.9和165.8,分别比2022年提高了12.4和0.8。这表明,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实现区域互通
9月,京津冀三地人大***会相继通过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明确在区域内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的互通互认。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便利化。
四、京津冀创新基础扎实,潜力巨大
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众多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借助京津资源推进创新发展,河北大有可为。代表、***纷纷表示,要以协同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协作,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更好地将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五、静海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静海区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的一年,静海区将紧抓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构筑持久发展优势,抢占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静海区将持续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进一步做强园区、国企、街镇三大经济,持续完善产业布局。
六、深入践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为共建“一带一路”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京津冀地区深入践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搭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支持创新主体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稳步推动多领域创新链、产业链务实合作。
七、协同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协作
代表、***纷纷表示,要以协同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协作,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更好地将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协同创新,要有平台做载体。建好用好京津冀***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将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设立新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新格局。通过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指数持续攀升、社会保障卡互通、创新基础扎实、静海区助力、践行“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以及促进区域产业协作等措施,京津冀地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