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准与降准之辨
近年来,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频繁运用升准和降准的手段。这两种措施虽同为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工具,但在作用机制、影响范围和实施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小编将深入解析升准与降准的区别,并详细解读降准的准所指代的意义。
1.降准:释放市场流动性
(1)降准的定义
“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政策力度较大的措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降准一方面将向市场注入更多的长期资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
(2)降准的目的
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释放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市场资金的总量,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2.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新动向
(1)政策表述的变化
相比之前的表述,本次央行例会提出“择机降准降息”、“增强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对于货币政策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货币政策的新思路
通过复盘2022年以来的降息节奏,可以看出,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调整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前瞻性和针对性。
3.降准与降息的区别
(1)实施主体不同
降准是中央人民银行作为主体,降息是商业银行作为主体。
(2)影响范围不同
降准针对的是商业银行,而降息则针对企业和个人。
(3)作用机制不同
降准可以释放商业银行在中央人民银行的保证金,增加市场资金的总量;而降息则通过降低存款利息或贷款利息来降低融资成本。
4.降准对金融市场的提振作用
(1)金融总量指标增速上升
总体看,降息降准一方面会推动信贷、社融、广义货币(M2)等金融总量指标增速上升,直接增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2)释放逆周期调节信号
另一方面,降准降息也释放出逆周期调节加力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5.未来降准展望
(1)降准空间与必要性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6%,降准既有空间也有必要,预计2025年将多次实施降准。
(2)外部不稳定因素
如果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那么降准降息的时间点会提前。
6.降准的准指什么
(1)存款准备金率
降准中的“准”指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即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2)政策工具
降准是中央银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
而言,升准和降准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在调节市场流动性、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深入理解这两种政策的本质和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为企业和个人做出更明智的金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