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风险警示:退市真的不可避免吗?股价会跌吗?
1.退市风险警示不等于直接退市 在股市中,退市风险警示并不是等同于公司一定会退市。虽然这一消息往往引发投资者恐慌,对股价形成巨大压力,但也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例如,证监会曾回应称,可能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ST”的公司,并不意味着都会退市,这些公司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化解退市风险。
2.退市股的暴跌与投资价值 尽管多只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首日暴跌超80%,股价瞬间跌至几毛钱,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盲目抄底。暴跌之后的退市股看似股价便宜,但依然没有投资价值。投资者进场抄底属于投机炒作,在最终退市的风险之下,盈利的概率远不如亏***的概率。
3.退市制度的完善与触发因素 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加强版退市规则的影响下,包括财务类退市、规范类退市的情况会增多。面值退市数量依然占比不小,在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却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触发面值退市的风险。从100只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分析,主要触发财务指标问题。
4.退市风险警示的撤销与股票简称变更 例如,公司股票交易于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开市起复牌,自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西域”变更为“西域旅游”,公司股票代码仍为“300859”,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经历了退市风险警示,但最终并没有退市。
5.市值退市标准的调整与影响 起,沪深主板A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正式从3亿元调整为5亿元,沪市科创板、深市创业板、北交所及沪深纯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为3亿元。这一调整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更多的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6.退市规则修订与加强监管 在新“国九条”对加强退市监管的指引下,沪深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并正式发布相关退市规则。根据上交所的规定,若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导向 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等也会对市值产生影响。在田利辉看来,未来低市值股的表现将出现分化,退市案例或会增多。上市公司应积极应对,通过提升自身质量来降低退市风险。投资者也应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退市风险警示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会直接退市,投资者在面对此类消息时不应盲目恐慌。退市制度在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决定公司是否退市的关键因素。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理性对待退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