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业绩下滑原因探析:苏宁近几年业绩分析
1.聚焦线下市场策略成效 苏宁易购在2024年年初提出聚焦线下市场的策略,上半年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100.76%。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2亿元,同比增长106.10%,显示出聚焦线下市场的初步成效。
2.短期偿债压力 苏宁易购的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非金融机构借款余额共计387.52亿元,应付票据已到期未支付金额为54.85亿元。账龄超过一年的应付账款约69.24亿元,主要为应付供应商货款。
3.消费市场变化影响 自2024年12月中旬到2025年1月中旬,由于当地结婚人数下降、冬季为装修市场淡季、国补对需求的透支,以及消费市场的愈发理性等多因素共同影响,苏宁易购的出货量较去年同期至少下跌40%。这些因素预示着家电行业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4.负债水平上升 苏宁易购的负债总额已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应付款项及其他负债。这一数字反映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也体现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财务压力。
5.股东质押比例 根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苏宁环球股东质押比例占总股本9.66%,位居两市第1064位。股东共质押2.93亿股,其中无限售股2.93亿股,质押总市值6.48亿元。这表明股东对公司的信心有所下降。
6.行业竞争加剧 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的营收持续大跌,同比跌幅分别达62.7%、96.29%、59.22%。国美零售门店数量也从2021年的巅峰时期的数千家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65家,显示出家电零售行业的竞争加剧。
7.历史合作与投资 苏宁曾与腾讯、融创、京东等商业巨头携手,参与万达从的私有化退市,共计支付了高达340亿元的现金,其中苏宁出资95亿元,收购了万达商业约0.2%的股权。这些历史合作和投资虽然曾为苏宁带来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也带来了较高的财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