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为规范基金会组织与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我国制定了《公益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以下将从管理办法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1.公益基金的定义及分类
a.公益基金的定义
根据《公益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二条,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公益基金的分类
基金会分为多种类型,如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等。公募基金会是指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是指不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基金会。
2.公益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a.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
根据《公益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资助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和事业。
.人员费用归类
基金会日常运作中出现的人员费用,并非都需要归类至管理费用。在项目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人员报酬(除工资外,还包括社保、公积金、奖金等)应计入业务活动成本中。
c.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
为加强基金会管理,利于基金会健康发展,根据《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工作制度包括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理事根据章程规定行使权力等。
3.公益基金的资金管理
a.资金来源
公益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捐赠、***资助、利息收入等。
.资金管理
公益基金的资金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合法的原则。基金会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4.公益基金的管理办法
a.爱心基金管理制度
爱心基金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汇聚捐款与社会资源,致力于援助有需求的人群及解决社会难题。为有效管理与运营此基金,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基金设立与管理
基金设立须有明确的原因与目的,基金来源主要为捐赠。基金的保管由财务部负责,每月10日前依上月份营业总额规定比例将款提取。
c.基金管理机构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确定依托单位作为基金资助项目及其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申请成为基金管理机构。
《公益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公益基金运作,保障公益基金安全、高效使用,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