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馑分别指什么 饥馑读音是什么

2025-02-27 03:21:20 59 0

饥馑,一个承载着历史沧桑与人类苦难的词汇,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语词汇,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描绘。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饥馑”的内涵、读音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饥馑的读音与写法

“饥馑”的拼音是“jījǐn”,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饥”和“馑”。在简体字中,这两个字分别写作“饥”和“馑”,而在繁体字中,则写作“饑”和“饉”。值得注意的是,“饥”字的读音为“jī”,而“馑”字的读音也是“jǐn”。

饥馑的含义

“饥馑”一词的基本释义是指由于粮食歉收等原因导致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即灾荒。在古代汉语中,“饥”的本义是“肚子饿”,而“馑”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蔬不熟为馑”,即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这两个字的结合,进一步强调了“饥馑”所代表的粮食极度匮乏的境况。

饥馑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饥馑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往往与自然灾害、战争、***腐败等因素有关。例如,《论语·先进》中提到:“因之以饥馑”,指的是因为连年灾荒而导致的粮食短缺。《尔雅·释天》中也提到:“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说明了饥馑是由于粮食和蔬菜的收成不佳所引起的。

饥馑的文化意义

饥馑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对食物安全的担忧。在***古代文学中,饥馑常常被用来象征苦难和绝望,如《诗·小雅·云汉》中提到:“天降丧乱,饥馑降臻”,描绘了天灾人祸带来的饥荒景象。

饥馑的现代影响

尽管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粮食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饥馑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发展***家,由于自然灾害、战争、***不稳定等原因,饥馑仍然是导致大量人口***和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对饥馑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饥馑”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词汇,它不仅包含了粮食匮乏这一基本含义,还蕴含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意义。通过深入了解“饥馑”,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脆弱性,以及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挑战。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