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人对于中国央行为什么选择降准而不降息感到困惑。降准和降息是央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它们之间并非因果关系,降准并不一定会导致降息。这是因为降准是指央行减少银行的准备金率,从而增加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而降息是指央行减少利息。小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为什么央行选择降准而不降息,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一、降准先降低银行成本,才能降息
降准可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而银行资金成本的高昂是导致不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降准来降低银行成本,会使资金更加流动,提高银行的发放贷款额度。只有在降低了银行成本之后,才有可能考虑降息。
二、降准比直接降息更具效果
降准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比直接降息更有效。降准不会让央行使用贷款利率直接下降的强制性货币政策措施,而是可以让市场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这样更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资源的直接配置作用,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降准后LPR报价可能下调
尽管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维持不变,但本轮全面降准后,LPR报价可能会有所下调。部分市场机构预测,降准虽然不一定会导致降息,但可能会对LPR报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房贷利率近期难以再下降
从各种因素来看,以5年期LPR为定价基准的房贷利率在近期内很难再继续下降。市场资金本身紧张,导致央行选择降准以缓解资金压力。此外,房贷利率可以在5年期LPR的基础上进行浮动调整,因此降准并不一定会导致房贷利率的降低。
五、降准对银行成本改善有限
虽然降准能够改善银行的资金成本,但从长期来看,降准对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的改善幅度有限。本次降准预计仅能使银行每年节约资金成本56至60亿,对综合负债成本改善的影响较小。
六、降准的局限性需关注
降准在缓解银行资金压力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解决整体经济问题并不是有效的手段。目前的金融数据显示,市场并不需要过多的资金,银行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供贷款。因此,降准并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七、差异化的“定向降息”或是政策引导方向
通过差异化的“定向降息”政策,可以刺激地产等需求,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降准仅仅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而通过差异化的“定向降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经济的发展。
央行为什么选择降准而不降息,与银行资金成本高昂、降准效果较好、房贷利率难以再下降、降准对银行成本改善有限以及降准的局限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差异化的“定向降息”政策可能会是未来的政策引导方向。降准并不是降息的必要条件,只有在降低了银行成本之后,降息才有可能成为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