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获批:是利好还是利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股权激励获批是否对上市公司构成利好呢?小编将结合相关数据和专家观点,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1.股权激励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激励使得管理层和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利益,减少短视行为,促进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股权激励的力度和范围扩大
郑培敏认为,作为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制度福利”,第二类限制性股权激励的力度和范围都较传统的激励工具更大,给了“双创”公司更多的自主空间,便于凝聚人才。
3.股权激励的广度提升
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创业板股权激励广度分别为72.46%和70.04%,远超A股整体58.76%的股权激励广度,分别较2023年增长5.7%和4.8%。
4.股权激励加大激励力度
继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后,公司再次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包括公司核心管理及技术(业务)人员78人。若以2024年股权激励目标为基准计算,对应2025-2027年收入同比增速目标为+14.2%/13.0%/6.5%。
5.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
康恩贝表示,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相较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象范围更广,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上市公司实现利益共享,完成经营目标,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值表现。
6.股权激励与并购重组
在电子行业中,许多公司积极进行股票回购,主要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以来,申万电子行业共有35家公司发布了股票回购公告。
7.股权激励与投资者保护
公司表示,将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采取措施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诚实守信、规范运作、专注主业、稳健经营,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运用,推动经营水平和发展质量提升。
8.股权激励与资本市场发展
杨德龙指出,相较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象范围更广,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上市公司实现利益共享,完成经营目标,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值表现。
股权激励获批对上市公司而言,通常被视为利好消息。它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员工积极性,增强公司竞争力,从而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股权激励的实施也需要注意其潜在风险,如过度激励导致短期行为,以及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应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