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信诈骗手段的日益翻新,许多人对于接到的回拨电话产生了担忧。小编将探讨回拨电话是否会导致钱财被盗,以及回拨诈骗电话可能泄露哪些个人信息。
1.***机关不会用电话办案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进行办案,更不会远程发送法律文书。任何以***机关名义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转账验证码的电话都是诈骗。
2.***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
***机关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要求当事人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保护。这类电话通常是诈骗分子用来诱骗受害者转账的手段。
3.接到这种电话直接挂断
对于自称是公检法、银行、电商客服等要求回拨的电话,应保持警惕。接到这类电话时,直接挂断是避免上当受骗的最直接方法。
4.警惕网购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常以购物平台卖家身份,以货物有问题为由退款,并准确说出受害者的购物信息。这类诈骗往往要求受害者进行刷脸认证、屏幕共享,甚至转账汇款,这些都是诈骗的常见手法。
5.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
某些违规A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甚至超范围使用。这些A可能打着疫情监测等名义,存在非授权、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
6.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7.诈骗手段的翻新
电诈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索要验证码、保证金、开启屏幕共享、转账到安全账户等话术都是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8.“三不一多”防骗锦囊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这是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有效方法。
9.敏感情况需提高警惕
无论是接到电话、短信还是收到网络消息,只要涉及到钱财、个人信息等重要内容,都要提高警惕。对于自称是官方机构的电话,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伪。
10.声纹信息泄露风险
诈骗分子可能通过伪造声纹信息进行进一步诈骗,甚至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失。如果软件中设置了声纹解锁,也应提高警惕。
回拨电话存在被诈骗的风险,尤其是当电话中涉及金钱交易和个人信息时。公众需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