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煤层的反射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表

2025-03-10 15:25:02 59 0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的反射特点

1.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地质构造背景复杂。该区域地质概况显示了其历经华力西期构造变动,形成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沉积了中生代地层,组成了印支构造层和燕山构造层。中生代末期燕山期构造变动使盆地解体,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格局。

2.地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内沉积了多套地层,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白垩系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占主导地位,产状近于水平。东南部见有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反映出中生代时鄂尔多斯台拗的地质变迁。

3.岩性特征

盆地内岩性特征显著,以碳酸盐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区域,砂岩则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泥岩则填充在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这些岩性特征对于煤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4.煤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分布广泛,具有以下特点:

-厚度大:煤层厚度一般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个别地区可达千米以上。

层数多:煤层层数一般在5-10层,个别地区可达20层以上。

结构复杂:煤层结构复杂,包括全层、半层、局部层等。

5.反射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的反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反射强度:煤层反射强度较高,易于识别。

反射特征:煤层反射特征明显,表现为连续、稳定、规律性反射。

反射层位:煤层反射层位较为稳定,有利于煤层预测和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表

1.地层时代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时代跨度大,从震旦系到侏罗系均有分布。白垩系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为主,中生代地层为辅。

2.地层名称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名称包括:

3.地层厚度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厚度不一,总体上以白垩系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为主。白垩系地层厚度最大,可达数千米。

4.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如下:

-震旦系:以碳酸盐岩、砂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寒武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

奥陶系:以碳酸盐岩、砂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大。

石炭系: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二叠系: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三叠系: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侏罗系: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白垩系: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最大。

5.地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分布广泛,各时代地层均有分布。白垩系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分布最为广泛,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