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企因不同意向美国提交审计底稿被迫退市
据报道,阿里等被预摘牌的中国企业大多是因为不同意向美国提交审计底稿,由于对审计底稿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担忧,这些公司选择了退市。相比于自主选择退市的央企,这些被迫退市的公司受到了美国相关法案的制约。美国证监会在过去几年间,多次利用《外国公司问责法》等相关法案,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这些法案中规定,如果公司未能按照美国审计机构的要求提交审计底稿,将被摘牌退市。
二、美国利用相关法案强制退市的背后
1. 贸易战背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减少对中国企业的依赖。退市作为其中之一,可以有效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动,加大对中国企业的压力。
2. 审计要求不合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中国企业的审计要求过于苛刻,并且存在着明显的歧视性。这些要求对中国企业来说难以接受,特别是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审计底稿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公司选择了退市的原因之一。
三、央企退市的具体原因
1. 存托股比重较小:五家央企退市的公告中提到,其存托股的数量和交易量相对于公司总股本和总交易量来说比重较小。这也意味着它们在美股市场的贡献相对较低,而维持在纽交所上市所涉及的行政负担和成本较大。
2. 经济形势下滑:部分央企退市的原因与美国经济下滑有关。特别是在股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经济压力驱使下,央企选择了退出美股市场。
四、五家央企退市的多种解读
1. 为私企让路:有观点认为,五家央企退市是为了私企在美股上市让路。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实施后多次引发中概股价格下跌。央企退出美股市场,可以为私企提供更多上市机会。
2. 影响港股市场:央企退出美股市场可能会对港股市场产生影响。由于央企的退市操作,可能导致北向资金撤离,对港股的影响更加明显。
五、央企退市的多重作用
1. 分红角度考虑:在美股市场上,央企融资较低,但分红较高。对于央企来说,回归港股市场更有利于分红。
2. 影响市场:央企退市后,可能导致北向资金追回A股。这将对A股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3. 外交出击角度:央企退市向美股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企业不希望被外国资本掌控,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4. 长远角度考虑:央企的退市决策是为了提供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不希望被外国资本所掌控。这对于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020年起,《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生效后,中国企业面临更严格的审计要求和其他限制,这对于中国企业在美股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该法案的实施限制了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动,减少了中国企业的选择空间。
央企退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自主选择退市还是被迫退市,这些决策都会对公司和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央企退市的背后反映了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政治影响力的角力,同时也提醒我们中国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